栏目导航  

美食杂谈——上海早茶(一)

张寅根

我的知道早茶,是在很小的年纪,大概是四五岁吧,也就是刚解放不久。记忆中我住在老城厢方浜中路近人民路的某条弄堂里,和我外公的哥哥生活在一起,清晨他有时偶尔会带我去茶楼喝茶,记忆中喝茶时不断地有人找他,好象谈得总是房子方面的事,我只管我自己吃茶吃点心,我称呼他为“一心楼“公公,而我自己的外公,我则称呼为“垃圾”桥公公……。稍大一些,我方知晓一心楼是近老西门的一幢茶楼,而垃圾桥则是西藏路桥,我外公住在桥北的中兴路上,“一心楼”和"垃圾桥"不是我对二个外公的冠名,而是我姆妈为了让我对二个外公有所区别而让我这么叫滴,一心楼外公天天喝早茶,不是为了喝茶而喝茶,而是利用喝茶的时段做“掮客”——现在的“房地产中介”!

 

据资料记载,这种旧时做房地产交易的人,被人们戏称为“白蚂蚁”,他们把茶馆当作交易场所。在这里专门充当房屋租赁或买卖的中间人,以提取佣金为生。他们到处打探谁家有房屋出租或出卖,谁家欲租房屋或购置房屋,在茶馆利用品茗之机“交易”。如能介绍成功一笔生意,可以从房屋的租赁费或买价中提取酬金。由于“白蚂蚁”经纪人的活动,旧上海中凡有房屋出租出卖或需租赁房屋、购置房屋的主顾,均到茶馆来吃茶,找“白蚂蚁”商洽。谈成了,就在茶馆订契约签押。当时上海人称此为“顶屋市场”。看来,我伯外祖父在旧时就是在茶楼利用喝早茶的时段专做房地关交易的“白蚂蚁”!

 

幼年的记忆中“一心楼”公公的生意老好,一家子好几口人都是靠他做房子生意养着,他对我这个小外孙也很疼爱。时不时地会带我去点心店吃点心,人很善良,小时,晚上睡觉,我经常的与他睡一床。60年我在商校读“饮专”的时候,他驾鹤西去,年72岁,我大哭了一场。这是我对于“早茶”的最初记忆……!

 

六四年我在“市商校”饮专毕业后曾在多家饭店工作,但未有一家店是做早茶生意的,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我从八仙桥最老的本帮饭店”老人和”菜馆调到淮海中路近瑞金路的“大同酒家”方接触到“广式早茶”!到大同酒家喝早茶的人蛮多,其供应形式跟现在的一些茶餐馆差不多,现在所供应的品种那时大同的点心单上都有,蒸凤爪、叉烧包、虾饺、马拉糕、糯米鸡、豉汁蒸小排……。但大同酒家的早茶,由于种种原因开了没几年就停了!

 

九十年代中期,我在上海展览馆楼上的“友谊酒家”打工,那是一个原本由香港人经营、规模蛮大的一个酒家,后来因种种原因,由“夜上海”餐饮集团接管经营。供应的主打品种是“港式粤菜”,也供应广式早茶,但不是每天供应,只在双休日供应,由此可见,工作日喝早茶的人是不多的,双休日才有一些为改善生活而喝早茶的人!

 

总之,上世纪刚开始改革开放不久的上海,正而八经把有一定饮食文化内涵的“早茶”推向市场的店家并不多,而专门以“茶餐”为主要经营形式的餐馆则更是“凤毛麟角!

 

虽如此,七、八十年代的上海,却大量存在着另一形式的”早茶“;那就是”老虎灶“——专门向居民供应”开水“的熟水店。每天清晨,六点左右,老虎灶就已经开始经营了,工作人员在向居民供应开水的同时,会在 老虎灶门口摆数张桌子,稍微大点的店家,也会在店里摆上几张方桌,这时就会有不少的茶客,按时报到喝茶,这些茶客只需化几分钱泡上一壶茶就可以在这里相互间”瞎讲八讲“磨上个半天,但熟水店只供水不供点心,想要饱肚子,点心自家解决。没有点心的”老虎灶早茶“,是当年上海滩的一大特色!

 

至于旧时风行上海的茶楼,七、八十年代期间,由于种种历史原因,则处于衰落状态,上海茶楼喝早茶品美食,在那时代却成了历史的记忆……!

上海食文化研究会
电子邮箱:shswh2012@126.com
地址: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415室
沪ICP备12030793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81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