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饮食文化演义
上海食文化江礼旸
第八回 火锅文化达顶峰 钟鸣鼎食分等级

宋代林洪所著《山家山供》中说到,在武夷山旅游时,雪山捉到一只野兔,宰杀切片后,在风炉上涮吃,其肉有红有白,就象晚霞一样,“拨”是动作,供是食品名。即是说,将肉片在开水中拨动(涮),使熟,再蘸酒、酱、椒调成的佐料,其色如晚霞,所以叫拨霞供,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涮菜。
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,其医师兼营养师也留下了营养学著作,这就是元代忽思慧的《饮膳正要》——世界上第一本营养学典籍。
忽思慧精通汉医和蒙医,元仁宗的饮膳太医。元天历三年(公元1330年),他发表了中国亦即世界上第一本营养学典籍《饮膳正要》。该书选收历代朝野食疗之精粹,注重各民族食疗的方法有汉、蒙、印度、维吾尔以及当时的“西番”(欧洲)和南国(东南亚)的食疗方。食疗配方以羊品为主料,主张重食疗而勿犯“避忌”。忽思慧坚持不用矿物药和毒性药的配方原则。该书最早记载“蒸馏酒”,重视妇婴卫生保健。今天看来,还有现实意义。

野意火锅
野意即野味。野味再加上山珍,这火锅味道肯定好。
清朝中叶兴起一种规模盛大、满汉饮食精萃合璧的宴席,称为满汉全席。其中包括红白烧烤、各类冷热菜肴、点心、蜜饯、瓜果以及茶酒等。全席始于乾隆年间,至清末日益奢侈豪华,风靡一时。在不同时期,不同地区,不同场合,其程式、菜品、馔肴品数都有所不同。
从上古三代到清末,我们说了那么多历朝食事,上下有五千年之多。难道我们从中还看不出:中国的政治同饮食的关系
越向后看,中国政治同饮食的关系越密切。封建时代,最高统治者皇帝叫“天子”,但中国人人都把食提到“天”的高度,民以食为天,皇帝只是天的儿子,因为他也要吃。



中国的政治同饮食的关系,实在太密切,比比皆是,举不胜举。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国人一直非常讲究的级别、规格——钟鸣鼎食(鼎的四大功能:炊器、餐具、礼器、刑具)
我们已经讲过鼎食的意思了,列鼎而食。但还远不止此。中国人将立国叫做“定鼎”;夺取政权叫“夺鼎”;三方并峙叫“鼎立”;重臣称“鼎臣”;局势不安或环境太嘈杂,叫“鼎沸”;改朝换代叫“鼎革”;兴旺发达叫“鼎盛”;盛大曰“鼎鼎”;辅臣贤良是“调和鼎鼐”。这一般指宰相、总理。而外交谈判则是“折冲尊俎”了。尊也可写作“樽”,酒器也。“俎”前文已述,指刀砧板,但这里可作为盛牛羊肉的礼器讲,有青铜器,也有漆器。周旋于酒肉之间(“折冲”指克敌制胜),当然是外交谈判了。所以尊俎也可作为宴席的代表,《礼记·乐记》中有“铺筵席,陈尊俎”之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