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  

枫镇大面

高级顾问 蒋洪

1

苏州人吃面格外讲究汤料和浇头,虽也在面条本身上下功夫,毕竟因为各家区别不大而不在重点关注之列,吃客一般会认定在一家店吃面,那并不是因为图方便,而是那家店一定有特别吸引老主顾的地方,作家陆文夫在《美食家》中描述朱自清去面点吃头汤面的讲究,是当下老主顾的缩影,只是讲究的吃客越来越少,加上面馆没了跑堂制度,故而听不到此起彼伏的硬面,烂面,宽汤,紧汤,拌面;重青(多放蒜叶),免青(不要放蒜叶),重油(多放点油),清淡点(少放油),重面轻浇(面多些,浇头少点),重浇轻面(浇头多,面少点),过桥等吆喝声,自然依照老主顾习惯的私人定制也大打折扣。

枫镇大面的三代传人

配面的浇头也大有讲究,红汤面一般配鱼腥虾蟹,爆鱼,鳝丝,虾仁,蟹粉不一而足,白汤面以配焖肉为上,除此以外各式浇头似乎或单浇或双浇或过桥地和红汤白汤混搭。

枫镇大面是枫桥古镇大肉面的简称,枫桥古镇坐拥中国名刹寒山寺,又因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名声大震,所谓大肉即块形较大的白焖肉。

枫镇大面与其他面最大的不同是面汤中有酒酿,而酒酿的制作受气温影响较大,故而枫镇大面自孟夏开始至季秋结束,具有很强的季节性。面浇头白焖肉属于卤制品,不单独成菜,是白汤面的天然搭档,焖肉光是卤制时间就不少于4个小时,长时间的卤制,使脂肪析出,蛋白质水解成低聚肽的多种氨基酸物质,营养是理所当然的,味道真正达到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“鼎中之变,精妙微纤,口弗能言,志弗能喻。”的境界,诺大一块白白的焖肉经面汤浸润后肥膘变成了透明色,肥而不腻是最好的注解,里面是否有酒酿的功劳?

枫镇大面不用酱酒,汤色红的面也是没有资格称枫镇大面的。厨界将汤分为两类,一类是浓汤,使用中火或旺火烧煮,汤汁始终处于沸腾状态,脂肪分子与水分子相互撞击渗透,使脂肪乳化,形成水包油的白色乳状结构,因此也称奶汤。另一类是清汤,亦称高汤、上汤、顶汤。使用小火慢炖,汤水始终处于沸而不腾状态,食材中融化的油脂只能浮在汤水的表面,撇除了汤清如泉。苏州口语的“白”和字面的“白”有时还真不是一回事,如做了无用功称白做,白汤在此作清汤。

枫镇大面的经过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的推广,还能保持那诱人的本味吗?常去吃吃就知。

上海食文化研究会
电子邮箱:shswh2012@126.com
地址: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415室
沪ICP备12030793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81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