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油船鸭
高级顾问 蒋洪

如果吃到特别对胃的菜,顺便还知道这菜的前世今生以及与菜相关的逸闻轶事,是一件值得鼓吹的事。
苏州多水巷,旧时有荡湖船习俗。清袁景澜《吴郡岁华纪丽》:“吴故水乡,非舟楫不行。苏城内外,四面环水。大艑小舫,蚁集鱼贯。而便于游赏者,春时则推荡湖船为称首。……船之大者置二筵,小者受五六客,而妙丽闻四方。”当时苏州士人追求奢华,含餐包船出游,可在欣赏风光长卷的同时或围炉品茗,或浅酌低斟,美景美酒美食抑或还有美女伴行,十分的惬意。
船菜以太湖水鲜及鸡鸭为主,船宴规格颇高,有八大盆、四小碗、四样粉点、四样面点、两道各客点的排场,且每次菜点不同,母油船鸭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美味。
绝大多数年轻人不是母油为何物,以为此菜所选鸭子是母的和肥得冒油的之鸭,其实母油就是酱油,所不同的是大伏天制酱,晒到秋天,酱缸内便有了棕黑色浓浓酱香的酱油,只有此酱油才称母油。
苏州以鸭入菜的历史悠久,早在春秋时期,吴地筑城养鸭,《吴地记》有“鸭城”的记述。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“能言之鸭”故事脍炙人口,故事中所涉“花鸭”即为苏州农家散养的家鸭。家鸭由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,苏杭常见的家鸭一是绍兴鸭,亦称麻鸭,蛋用鸭,体小身狭,臀部较大,颈细长且中部有一白环;一为娄门鸭,又称苏州大鸭,肉蛋兼用鸭,体重几乎是麻鸭的二倍,长方形体躯,头大喙阔。
公鸭头顶和翅呈绿色带乌金色光泽。清王士雄所著的营养学专著《随息居饮食谱》称鸭肉:“甘凉。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,补血行水,养胃生津,止渴息惊,消螺蛳积。雄而肥大极老者良。同火腿、海参煨食,补力尤胜。”世家良医,到王士雄已经是第四代,他是清后期著名的瘟病学家。

由于食客的小众性,船菜制作比较精细,价格也较岸上餐馆贵很多。船上面积有限,因此小锅小镬和原汁原味是确保船菜滋味的法宝,烹制工艺上一般炖焖煎炒兼用。
小时候见餐馆炉灶烧煤球,炒菜的铁锅不似现在的广式锅那么大,每次只炒一盘,现如今只能在小面馆现炒浇头还用这个,旁的似乎都改成大锅了。炒菜的锅子在苏州称镬子,而炖汤用的则为汤锅,烹制母油船鸭需准备合适大小的陶质砂锅,砂锅极强的保温性能可以确保每一勺汤的风味。
在新聚丰和得月楼分别吃过母油船鸭和饼子野鸭,做法大同小异,以肉饼替代猪爪,野鸭替代家鸭。急不可耐地打开砂锅盖,笋片和香菇拼成的“结顶”一定弹眼落睛。
|